新闻背景:随着黑龙江省小儿手足口病所有患儿症状的缓解,赶赴该病高发区七台河市参加防治工作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副院长王有鹏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中医药的确是大有可为的。”
本报记者 衣晓峰 通讯员 孙月霞 刘效姬
警惕手足口病的侵扰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数种肠道病毒所致的传染病,主要侵犯5岁以下的小宝宝,可引发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病例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者病情发展快,常导致死亡。“虽然古代中医没有阐述过手足口病的病名,但可以根据其症状、体征而列入‘风温’‘湿温’‘时疫’的范畴,由时邪疫毒引起,病邪从口鼻而入,蕴于肺、脾、心三经。”王有鹏介绍说。
目前,从中医角度看,一般将手足口病分为普通型和重型两种。普通型仅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红丘疹或疱疹,一般7天左右可治愈。“咽喉为肺之门户”,手足口病属于温病范畴,温邪从口鼻而入,最先侵及的是肺的门户——咽喉,也就是说手足口病最早出现口腔疱疹,所以家长首先应观察儿童口腔是否有疱疹、溃疡,同时留意孩子有无流涎、拒食、哭闹等现象。由于温邪犯肺,会有发热的临床表现,若在此时得到有效的诊治,就能防止“逆传心包”,从而避免“邪陷厥阴”、“心阳虚衰”等重症引起的死亡。
日常生活中要“未病先防”
王有鹏强调,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感染“邪毒”,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循“勤洗手、常消毒、少聚会、多通风”的传染病预防原则。他指出,预防即是中医的“治未病”。所谓“治未病”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未病先防”,二是“既病防变”。“未病先防”就是在尚未患病时就预防疾病的发生;“既病防变”指的是有了疾病,要防范疾病出现新的并发症或病情进一步恶化。早期预防对降低疾病的发生率,以及遏制重症病例均有重要的作用。
具体来说,“未病先防”就应强调饭前便后或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宝宝洗手,不要让他们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婴幼儿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在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去,同时要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居家治疗的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紫外线可以杀灭肠道病毒,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并使被褥清洁,衣着舒适、柔软,且经常更换。
煲些凉茶可清热解毒
“时下,仍处于炎热的三伏天,每天可以给小儿适当喝点清热、解毒、祛湿的凉茶,由此增强其机体免疫力,预防小儿手足口病病毒感染。”王有鹏说,家长可用常见的金银花、桑叶、菊花、蒲公英等草药,在家自行煲些凉茶给宝宝服用,这些成分都是药食同源,金银花、蒲公英可清热解毒,桑叶能滋阴润肺,菊花可清热解毒明目。还可用赤小豆、绿豆、薏苡仁煮粥食用,这些食物预防保健的效果是很好的。
需要强调的是,很多家长认为板蓝根可以抗病毒,有预防功效,就经常给宝宝服用,其实这是不符合中医理论的。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也是一个平衡体,只有达到阴阳平衡才能不发病。治病也是同样的道理,正所谓阴平阳秘,以平乃治。因为板蓝根药性凉,滥服会致孩子脾胃虚寒。王有鹏建议对板蓝根宜适量服用,并加藿香或苏叶等比较温性的药物煎水,以此保护好胃肠道。